<p> </p>
<p>心律不齐表现为脉搏节律不整。 临床上多以心悸为主,多伴有失眠、健忘、头晕等症状,因此心律不齐中医辨证论治及治疗方法如何呢? 接下来就给大家具体的讲解一下。</p>
<p>1. 心律不齐的特征是脉搏节律不整。 临床上以心悸为主要证型,常伴有失眠,健忘,头晕等症状,脉象多为结代,多与心气阴阳亏虚及内伤七情相关,外感六淫或痰湿阻滞,水饮内停或气滞血瘀等,亦有极个别为凤寒湿痹所致。 病机主要为本虚标实,实证多表现为气滞血瘀,痰饮内停等,虚证多表现为气虚,阴虚,阳虚等。 治疗上多以理气活血、宁心安神、逐痰化饮为标、益气温阳、育阴养血、健脾补肾为本。</p>
<p><a title="心律不齐中医的治疗方法" href="/getfile/image/byoid/6316a45bcb295c4fe05c01b4.jpg"><img style="display: block; margin-left: auto; margin-right: auto;" src="/getfile/image/byoid/6316a45bcb295c4fe05c01b4.jpg" alt="" width="355" height="266" /></a></p>
<p>2.中医认为,肝主情、怒伤气,情的变化和肝的关系最为密切,常年情绪不稳或者情志不舒,容易出现肝气郁结、气滞容易化火、脾气大怒、胁肋胀满、肝气横逆犯胃的症状,会出现恶心呕吐,口酸水浓的症状。 木乘脾土是其根本,具体表现为肝郁脾虚、嗜睡、多梦等症状;“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肝通则心畅”、“肝不健运则心血瘀阻”等症状,会出现心慌、心悸、失眠等症状。</p>
<p>3. 再者,诸如心悸、胸闷、胸胁痛、健忘、不寐、神昏、澹语、心下痞、忧、厥、肿等心系诸证,皆涉脾(胃),而更多的是脾(胃)之因。 从治法上看首先要让脾胃健旺,其次是活血化瘀,其实是“标本同治”,更利于排除体内有害物(氧自由基等),从而降低血脂、血粘度、改善心肌供血状态、排除血栓等不利因素。 这种治法,可以说是心脏病防治学的另一个发展。 若劲地化瘀也好、补气也好、利水也好、伤胃伤元气也好、治标不治本也好,怎么能治心病呢? 再说老年人多为胃气衰败之人,必须先把胃气固住,才能治好心脏病。</p>
<p>4. 那么家里测窦性心律不齐不就医时我们能怎么办? 事实上,从以上分析来看,不论从西医或是中医观点来看,“窦性心律不齐”与情绪有较多关联,自然还会有其它诸如:劳累过度,彻夜难眠,过量喝浓茶或是咖啡等等因素。 我们在生活当中,尽可能的避免上述因素的影响,及时的改正,是可以得到缓解的。 平时要做到不要熬夜,饮食要有分寸,情绪要轻松,运动要适量。 不紧张、不恐惧、不盲目寻求偏方治疗。 还放心不下的话就去请教医生吧,请他们给您一个答案。</p>
<p> </p>
<p>以上均为“窦性心律不齐”在年轻人中并没有临床意义,您所说的症状实际上与您的心情有关,您只需放松一下心情即可减轻。 如果您真的想要认真治疗的话,建议您在需要时请心理医生谈谈,在减轻情绪压力后症状会自然消失。</p>
<p> </p>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劲元堂作为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储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