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朋友都被失眠困扰着,但你知道吗?你眼中的“失眠”可能是一场误会——真性失眠是身体发出的警报,而假性失眠更像一场心理“乌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真假失眠”。
真性失眠
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真性失眠需满足三大核心条件:
入睡困难(超过30分钟无法入睡)。
睡眠维持障碍(夜间醒来≥2次,且无法快速再次入睡)。
早醒(比预期早醒1小时以上,且无法再入睡)。
典型症状:
白天疲惫不堪,注意力涣散,记忆力下降;
情绪易怒或低落,甚至伴随头痛、胃肠功能紊乱等躯体症状;
长期失眠者,抑郁症风险升高15%,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30%。
造成真性失眠的成因有哪些:
生理因素:有慢性疼痛、哮喘、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疾病。
心理因素:长期压力、焦虑、抑郁。
环境因素:睡眠环境导致的,比如噪音、光线过强、温度不适等。
生活习惯:习惯熬夜、睡前过度使用电子设备。
假性失眠
假性失眠,又称主观性失眠,指患者主观上认为“没睡好”,但通过多导睡眠监测发现,其实际睡眠时间、深度睡眠比例均正常。
典型表现:
认为自己“整夜未眠”,但家人能听到鼾声。
对声音、光线极度敏感,易被轻微动静惊醒。
睡前焦虑,反复确认“我是否睡着了”。
假性失眠的原因:
心理因素:有焦虑症、抑郁症,对睡眠的过度关注。
个体差异:误以为“必须睡满8小时”,忽略自身6小时即可满足的需求。
真假失眠鉴别:
睡眠日记法
连续2周记录:
入睡时间、夜间醒来次数、早醒时间。
白天精神状态(是否困倦、注意力集中情况)。
睡前活动(是否饮酒、刷手机)。
真性失眠:入睡>30分钟,夜间醒来≥2次,白天严重疲惫。
假性失眠:实际睡眠时间达标,但主观抱怨“没睡好”。
不过以上不管真假失眠,若出现以下情况,请立即就诊:
每周失眠≥3次,持续≥3个月。
白天严重功能障碍(比如工作失误、交通事故)。
伴随自杀倾向、持续头痛等。
从今晚开始,放下手机,深呼吸,让身体与心灵同步进入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