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作为全球高发的传染性肝病,我国感染人数超7000万。其危害不仅在于急性感染期的痛苦,更在于慢性化后可能引发的肝硬化、肝癌等致命并发症。然而,乙肝早期症状隐蔽,易被忽视。今天我们将揭秘乙肝的六大典型症状,一起来看一下吧!
乙肝病毒入侵后,会通过损伤肝细胞、干扰代谢功能引发一系列症状。若出现以下表现,需高度警惕乙肝感染风险。
1. 持续乏力:身体“能量透支”
乙肝病毒会抑制肝细胞功能,导致能量代谢紊乱。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易疲劳,即使充分休息后仍难以缓解,甚至影响日常活动。
典型表现:晨起困倦、爬楼梯气喘、注意力不集中。
2. 消化功能衰退:食欲“全面崩溃”
肝脏分泌的胆汁是消化脂肪的关键物质。乙肝导致胆汁分泌减少后,患者会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尤其对油腻食物极度反感。
典型表现:看到荤菜想吐、进食后腹胀难忍、体重短期内下降。
3. 黄疸:皮肤与眼睛“染黄”
乙肝病毒损伤肝细胞后,胆红素代谢异常,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引发黄疸。
典型表现:
皮肤发黄:面部、躯干皮肤逐渐变黄。
巩膜黄染:眼白部分呈现明显黄色。
尿液变色:尿液颜色加深如浓茶色。
4. 肝区隐痛:肝脏“无声抗议”
肝脏肿大或肝包膜受牵拉会刺激痛觉神经,引发肝区疼痛。
典型表现:右上腹(肝脏所在位置)出现隐痛、胀痛或钝痛,活动或按压时可能加剧。
5. 肝脾肿大:腹部“异常膨胀”
乙肝病毒引发的炎症、胆汁淤积会导致肝脏和脾脏肿大。
典型表现:腹部胀满感,平躺时可触及腹部硬块(需医生确认)。
6. 皮肤异常:红点与蜘蛛痣“现身”
乙肝病毒损伤肝功能后,雌激素代谢异常,可能引发皮肤表现。
典型表现:
红点:手掌、胸口出现红色斑点,按压不褪色。
蜘蛛痣:皮肤上出现红色血管痣,形似蜘蛛,常见于面部、颈部。
乙肝虽危害严重,但通过主动检测、科学治疗和健康生活方式,完全可以控制病情进展,甚至实现临床治愈。若您出现上述六大症状中的任意一项,请立即就医,切勿因“怕麻烦”或“觉得没事”而延误治疗。
守护肝脏健康,从今天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