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80主战坦克(英文:T-80 Main Battle Tank ,俄文绰号:Летающий Танк,译文:飞行坦克),由T-64主战坦克发展而来,是20世纪70年代苏联研制的第三代主战坦克,也是历史上第一型以燃气轮机为动力批量生产的主战坦克。
一、研制背景
20世纪70年代初,苏联装甲部队面临新一轮装备升级的压力。当时,T-64主战坦克虽然技术先进,却存在可靠性不足和数量有限的问题;T-72虽量产顺利,却因设计相对保守,难以应对西方新型坦克的挑战。与此同时,美国的M1和德国的“豹”2主战坦克已进入样车测试阶段,苏联迫切需要一种既先进又可靠的坦克,以维持其在装甲装备领域的领先地位。
在这一背景下,1968年,列宁格勒的基洛夫工厂接过了研制新型坦克的任务。在总设计师波波夫的领导下,团队以T-64为基础展开技术攻关,最终成功研制出T-80主战坦克。该型坦克于1976年正式定型,成为世界上第一款批量采用燃气轮机动力的主战坦克。相比之下,美国M1坦克直到1980年才完成定型,1981年列装部队。燃气轮机的应用显著提升了T-80的动力性能:它在同等体积下输出功率更大,大幅提高了坦克的机动性与加速能力,操作更为灵活,且在低温条件下启动更加可靠。
图片由AI生成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研制过程并非一帆风顺。1969年5月,代号“219工程”的原型车首次将GTD-1000T型燃气轮机搭载于T-64的底盘。但在测试中,其效果并不理想,尽管后续进行了改进,项目一度被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叫停。1976年4月,格列奇科逝世,乌斯季诺夫接任国防部长。他长期关注燃气轮机坦克技术,对“219工程”高度重视。同年8月,T-80突然获准投产,基洛夫工厂迅速转产该型坦克,之后鄂木斯克和哈尔科夫的工厂也陆续加入生产行列。虽然成本更低的T-72仍在大量生产,用于替换老旧坦克,但T-80被优先配发新型火控系统等先进设备,显示出高层对其性能的认可。截至1996年初,俄军共装备约5000辆T-80,总产量超过7500辆。后来,俄罗斯还积极向国际市场推广T-80U,并在多国进行展示试验。
二、技术设计特点
T-80在总体设计上延续了T-64的布局: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中央,中部为战斗舱,后部为动力舱。为提高防护能力,车体前上装甲进一步强化,前下装甲还可加装推土铲或扫雷装置。炮塔采用钢质复合结构,带有间隙装甲,车内配备两名乘员——炮长位于左侧,车长位于右侧,各自拥有独立的舱口。
T-80坦克的主要武器仍是1门与T-72坦克相同的2A46式125毫米滑膛坦克炮,既可以发射普通炮弹,也可以发射反坦克导弹,炮管上装有与T-72坦克2A46火炮相同的热护套和抽气装置。
其主要武器为一门2A46式125毫米滑膛炮,与T-72相同,可发射多种炮弹及反坦克导弹。炮管装有热护套和抽气装置,保障射击精度与持续作战能力。该炮使用自动装弹机,能够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和榴弹等分装式弹药。部分T-80还可发射AT-8“鸣禽”反坦克导弹。该导弹最大射程达4000米,采用无线电指令制导,破甲厚度可达600–650毫米,主要用于远程反装甲目标。火控系统方面,T-80在T-64基础上引入激光测距仪和弹道计算机,提升了射击精度,不过夜视设备仍采用主动红外技术,略显落后。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