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中医经络养生
简单实用,一学就会,经常使用能起到瞬间回阳的效果。
61. 太冲:头目肝经风热病,经痛闭乱带下崩,肝胃胀痛呕黄疸,癃闭遗尿痿痹痛。
50.大陵:胸胁满痛心痛悸,喜笑悲恐癫狂痫,胃痛呕吐口臭病,臂手挛痛寻大陵。
32.攒竹:眉棱头痛目睑病,呃逆治疗效果奇。
15.天枢:痛胀秘泻痢疾肠,痛经经乱妇科病。
1. 尺泽:咳喘咽痛咯血肺,中暑吐泻儿惊风,肘臂挛痛局部病。
1. 百会穴:是督脉之穴位,一名“维会”。手足三阳、督脉之会。又是“头气之街”。配风府为脑海,性能调气血,降逆气,醒脑安神。凡头晕目眩,中风失语,昏迷,取之无不奏效。
左右血压相差悬殊,易发脑出血。中医为中风中脏,昏迷不语,不省人事,四肢瘫痪,痰声漉漉,遗尿。中腑,神志清醒,左瘫能言语,右痪多不能语,二便失常。中经,语言正常,半身麻痹无力或行动困难,饮食二便正常。中络,口眼斜歪,漏水塞饭,四肢饮食二便正常。
咳嗽是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发出咳声,或咳出痰液的一种肺系病证。从中医的辨病辨证思维,咳嗽既是一种症状,也是一个独立的疾患。咳嗽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但总的来讲不外乎外感、内伤两方面。但无论是外感咳嗽还是内伤咳嗽均是由于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所致。
中医认为便秘的发生,与脾、胃、小肠、大肠、肺、肾等都有关系。在饮食水谷的传化过程中,胃主受纳,相当于一个大容器,把食物积聚起来,使之腐熟;脾主运化,即将胃里腐熟的水谷消化成可以被人体吸收利用的精微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