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主要是说中西医的两种不同学术体系。中、西医学在基本概念、理论等方面的差异都是客观的、全面、深刻的,二者不能混淆,也不能版短处其优劣。其实根本的分歧在于:他们是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哲学基础上产生的医学。物质实体是西方哲学最核心的范畴:而国内注重的不是物质实体,而注重的是关联实在的。
西医治人病的时候看的是病,而中医治的是病的人,讲的是“证”还有一种说法叫西医治标不治本,西医重形,中医重神,西医种种器质性的病变,中医注重功能上的病变,当然在手术上中医是比不过西医,但在积聚肿瘤等疾病尚未成型时,中医可以通过望、问、闻等发现许多问题,这也是中医优势所在。
所以西医看的是当时的病症,而中医是把所有的综合起来判定。在《伤寒论》中就出现“六经辩证”,八所偶有的病症都归属到太阳、阴阳、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这六层中,比如说一次来了多个人看病,不同症状的病者开出的药竟是一模一样的,,病人会感到疑惑,怎么开一样的药呢?这是从脉象来看,这几个人是同一个“证”这叫做“异病同治”。相反病症一样的人未必药是一样的,在古代华佗就这么做过同样两个人都是头痛,但华佗给他们开的药却是一个是下法,一个是汗法,这两个人属于不同“证”一个外实,外实则用汗法,内实则用泻法,所以中医只讲“证”。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是中医理解思维和方法的一个关键点。“辨证论治”就是要看你的生命到底处于哪个阶段,所以中医看病看的是生命层面,西医看的是肉体层面,有些中医治不好病就是在于放弃这个根本的方法。他全是按照病症走的,没辩证,没看到人的气血方面面的问题,尽管开的是中药,实际上按的是西医思路开的,病人有多少病症就开多少药,这就不再是按中医思路开方子,所以效果就不会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