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渐渐的开始变冷,对于怕冷的人,别忘了打开身体上的8个“暖气”开关,它能让你整个冬天不怕冷。
第一个“暖气开关”——耳朵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秋冬交替的季节里,气血运行不畅或者肾阳虚的读者朋友耳朵比较容易生冻疮。这个时候经常按摩耳朵,不但能预防耳朵冻疮,还能有助于肾脏的保健和气血的顺畅。
最常用的三种按摩方式是拉耳垂、提耳尖和摩耳廓。拉耳垂:用两手的拇指、食指同时按摩耳垂,先将耳垂揉捏、搓热,然后向下拉耳垂15~20次,发热发烫为度;。
提耳尖:用双手捏住双耳上部耳轮,适量提拉耳尖,提拉的时候大拇指和食指顺便对耳尖进行按摩,以微微发热为度;
第二个“暖气开关”大椎穴
大椎穴在人体背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的凹陷处。也就是在低头时,颈后最明显的那个突起下方的凹陷中。大家在淋浴时,将淋浴头对着大椎穴冲洗,能让你在寒冷的季节洗完热水澡之后感觉浑身更加温暖。
需要注意的是热水浴每一次时间不可过长,一般不超过20分钟,体弱或伴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还应酌情减少时间。淋浴热水的温度一般在45摄氏度左右为宜。
第三个“暖气开关”肩井穴
藏在我们肩部的这个“暖器开关”就是一个叫做肩井穴的穴位。
肩井穴不但能够让我们的肩部暖和,还能直接治疗或辅助治疗肩膀酸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耳鸣、高血压、落枕等。
保健理疗中的“拿肩井”就是不错的好办法。
具体的操作方法是,被按摩者坐姿,按摩者立于被按摩者身后,双手虎口张开,四指 并拢,自然搭在被按摩着双肩井部位,四指与拇指相对用力作有节律的拿捏动作。如果再用空心拳帮老人捶捶后背,效果会更好。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肩井穴位的按摩力度不要过重、过久,尤其有血压高或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不可久按重按。
第四个“暖气开关”神阙穴
腹部的“暖器开关”就是神阙穴!神阙穴的位置很好找,即肚脐,是人体的长寿大穴,也是腹部的保暖要穴。
经常对神阙进行按摩,可使人体精神饱满、腹部温暖、面色红润、益寿延年。
这个穴位还对腹痛肠鸣、水肿膨胀、泄痢脱肛、中风脱症有独特疗效。
朋友们可每晚睡前将双手搓热,放于肚脐,顺时针和逆时针交替慢慢揉转,以肚脐周围感到温热为度。
第五个“暖气开关”阳池穴
手上有一个“取暖开关”,它就是阳池穴!在手掌的腕关节背面,由第4掌骨向上到腕关节横纹处有一凹陷处。简单地说腕背横纹中点区域就是阳池穴了。 刺激阳池穴,要慢慢地进行,时间要长,力度要缓。最好是两手齐用,先以一只手的中指按压另一手的阳池穴,再换过来用另一只手的中指按压这只手上的阳池穴。这种姿势可以自然地使力量由中指传到阳池穴内,还用不着别人帮忙。
第六个“暖气开关”劳宫穴
手上还有一个取暖的“开关”,就在我们的掌心里!它叫“劳宫”。大家屈指握拳时,中指指尖所点处就是这个穴。
按摩这个穴位可采用按压、揉擦等方法,左右手交叉进行,注意要逆时针按揉,否则就变成清火了。
左右每穴各操作10分钟,每天2-3次,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也可每晚临睡前半小时,先擦热双手掌,右掌按摩左劳宫,左掌按摩右劳宫各36次,可使宁神养心,促进睡眠。
第七个“暖气开关”足三里
养护阳气,常针灸足三里穴,可补中益气,让下肢温暖。
该穴位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
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
常用的方法是拇指按揉足三里:用拇指指面着力于足三里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压,按而揉之。其余四指握拳或张开,起支撑作用,以协同用力。让刺激充分达到肌肉组织的深层,产生酸、麻、胀、痛和走窜等感觉,持续数秒后,渐渐放松,如此反复操作数次即可。 常针足三里胜,吃老母鸡
第八个“暖气开关”涌泉穴
脚上也有一个“取暖开关”,它就是很多朋友都知道的涌泉穴!
此穴位于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处,是人体十二经脉肾经的首穴。如果每天坚持推搓涌泉穴,可使老人精力旺盛,体质增强,防病能力增强。大家每天早上醒后在床上也可以试试干洗脚。
具体做法是用双脚掌互相搓,也可用右手搓左脚,左手搓右脚,重点搓涌泉穴。
每日坚持推搓涌泉穴,可增强寒冷季节的防寒保暖能力。平时有空的话双脚站,双手按在两肾上,身体重心放在左脚,右大脚抬起至与地面平行,再缓缓降落,然后再上提,再落地。九次,后换脚亦九次。
功境:体会双脚与地气相接,随着脚的抬起,吸气时通过涌泉穴采地之灵气进入身体,且体会肾部感觉。
落地,体会体内浊气与病气通过涌泉穴排入地心。
功效:此方法可加强脚心涌泉穴通道,更强更快地实现与地气相接,实现人体与大地之气的补益与人体自我身体的清理。
关注劲元堂健康咨询,了解更多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