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与高血压症调理穴位分析(二)

时间:2023-11-11 10:39:40作者:李福霞
设置字号:

(二) 穴位解释:

1. 百会穴:是督脉之穴位,一名“维会”。手足三阳、督脉之会。又是“头气之街”。配风府为脑海,性能调气血,降逆气,醒脑安神。凡头晕目眩,中风失语,昏迷,取之无不奏效。

2.风府:是督脉之穴,是足太阳、阳维、督脉之会。有祛风邪,通窍络,泄火气之功。

3.强间:百会与风府之中取之。治高血压,颈项强痛。

4.大椎:是督脉之穴,别名“百劳穴”。是手足三阳、督脉之会。性属纯阳主表,能疏导三阳表邪,通一身之阳气,清心宁神。治颈椎病及眩晕、昏迷有特效。 

5.至阳:是督脉之穴。《黄帝灸法》治疗中风,目不能视,四肢重痛。

6.命门:一名“精俞”。男子藏精,女子蓄血,元气之本。有培元补肾,筋舒和血之效。

7.长强:是督脉之穴,是足少阴、少阳之会,督脉之络穴,别走任脉,通调督脉。治脊髓空洞,起作倾倒,且为治疗痔疮之特效穴位。

8. 四畔:又名“四神聪”,为经外奇穴,位置在百会穴前后左右各1寸处。针2至3分深,也可刺出血,它是治疗头风目眩,有清热、降逆之奇功。

9.十宣:是经外奇穴,针1至3分或点刺出血。有清热,化瘀,醒脑开窍之功。

10.手足十二井:是十二经手足三阴三阳的起点或终点穴位。针1至3分或点刺出血,有清醒脑府,降逆通窍的作用。为急救之重要穴位。

 

11. 水沟:是督脉之穴位。又名“人中”。有苏醒厥逆,清神志,能调阴阳之逆气。

12.神庭:是督脉之穴,为督脉与足太阳、阳明之会。《甲乙经》谓禁针。《儒门事亲》谓凡针此勿深。多年临床实践,可针2至3分。对头痛、眩晕兼恶心有效。

13.天突:是任脉之穴,是阴维、任脉之会。能调五脏之气,镇逆降痰,不能言。

14.膻中:是任脉之穴,是手太阳、少阳、足太阴、少阴、任脉等五脉之会。又名“上气海”,为心之募穴,《难经》曰:“气会膻中”。可浅刺3至5分。有调气降逆,清肺化痰,宽胸利膈之效。

15. 风池:为足少阳胆经之穴,是手足少阳、阳维之会。内部中为延髓,禁深刺。治头痛目眩、耳鸣,可以祛风清热,明眼,且能解表。

16. 天柱:为足太阳膀胱之穴。治头痛,眩晕,项强,有祛风邪,通络舒筋的作用。

17.大杼:是足太阳膀胱经背部之腧穴,是手足太阳、少阳之会,督脉之别络,八会中之“骨会大杼”。是治疗颈椎病,头晕项强之常用穴。

18.人迎:是足阳明胃经之穴,是足阳明、少阳之会。《甲乙经》谓禁矣。《气府论》注:刺可入4分,不宜过深。治瘰疬,气瘿,喘息,高血压。

19.肩髃:是手阳明大肠经之穴,是手阳明、阳跷之会。有疏散风湿,清泄阳明气火,通利关节及降逆的作用。

20.曲泽:是手厥阴经之合穴。有清心火,除血热,镇痉挛之效用。

21.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它的性能是走而不守,擅能宣气行血,亦清血热。

22.阳陵泉:为足少阳胆经之合穴,为“筋之会”。有舒筋利节之功,清肝胆热之效。

23.委中:是足太阳膀胱经之合穴。有清血泄热,舒筋通络,祛风湿,利腰膝作用。又是四总穴之一,“腰背委中求”。

24.绝骨:为足少阳胆经之穴,八会之一“髓会绝骨”。能泻胆经之火,清髓热,驱经络之风湿。

25.昆仑:为足太阳膀胱经之穴。用以理气,健腰强肾,专治足跟痛。

26.复溜:为足少阴肾经之穴。有滋阴,温肾,充髓壮骨作用。对肾虚眩晕有效。

27.气街:是足三阴冲要之穴,所以又叫气冲。配合足三里,为水谷之海,为阴阳总宗筋之会。有舒宗筋,散厥气,和营血作用。

28.至阴:为足太阳膀胱经之井穴。对头痛,眩晕,目痛有效。

29.行间:为足厥阴肝经之穴。有泄肝火,凉血热,治眩晕之功。

30.太冲:是足厥阴肝经之原穴。有清熄肝火肝阳,疏泄下焦湿热功用。为治头痛,牙痛,眩晕,小儿惊风不可少的穴位。

31.太阳:为经外奇穴。在眼小眦后1寸,针3至5分,不可深刺。也可点刺出血。治偏正头痛,目赤肿痛,牙痛等症。

32.云门:为手太阴肺经之穴。针3至5分深,灸5壮。《甲乙经》云:“不可刺太深,令人逆息。”有清宣上焦,疏调肺气之效。

33.期门:为足厥阴肝经之穴,是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期门穴不可深刺。其下右侧为肝的右叶前缘,左侧为横结肠及胃底,故不宜深刺。有化痰消瘀,平肝利气,通调经气之用。

34.章门:为足厥阴肝经之穴,是脾之募穴,八会之一“脏会章门”。章门穴不可深刺,因其下右侧为肝右叶前缘,左侧当脾下方。为厥阴、少阳之会。有散五脏之寒气,化中焦之积滞的作用。

35.京门:为足厥阴肝经之穴,是肾之募穴。内部有肾脏及结肠,不宜深刺。有温肾寒,导水湿,降逆作用。

36.少府:是手少阴心经之穴。有开心窍,清神志,泄邪热之功。

37.巨骨:为手阳明大肠经之穴。有降逆,定喘之效。

38.涌泉:为足少阴肾经之井穴。有清肾热,降阴火,宁神志,苏厥逆之功效。又是保健之穴。

39.然谷:是足少阴肾经之穴。有退肾热,疏厥逆,又具补肾滋阴之效。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针灸方法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请继续关注劲元堂健康咨询,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劲元堂作为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储存服务
健康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