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p>
<p>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医生,你看看我是不是湿气重。”已经成为了病人的口头禅。经常总有病人在摸脉的时候吐出舌头,含含混混地说“医生,你看舌头两边有牙印,我听说这是因为湿气重,给我开点祛湿的药吧。”</p>
<p><a title=" “湿气重”里的忽悠与智商税" href="/getfile/image/byoid/61ea1ee324323d3bb92dd105.jpg"><img style="display: block; margin-left: auto; margin-right: auto;" src="/getfile/image/byoid/61ea1ee324323d3bb92dd105.jpg" alt="" width="444" height="333" /></a></p>
<p>  在最近的生活中,好像我们身边的“湿气”正变得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重,大有一种“不祛湿,不时髦,也不健康”的态势。许多人们也是在各种消息的轰炸下,不是今天一杯红豆薏米粥,就是明天一碗茯苓莲子羹的,虽然喝这些的确有好处,但这些人们总觉得这样就可以祛湿,可以养容美颜,返老还童一样。</p>
<p>  更是有不少人会把“湿气重”归纳为以下几类:①口干,口苦,口臭 ②痰多,咳嗽,嗓子不清爽 ③头发经常油腻,脱发,白发 ④皮肤油腻,会起湿疹等 ⑤头晕没精神,总会觉得疲劳 ⑥黑眼圈,浮肿,眼袋下垂 ⑦肥胖,减肥容易反弹 ⑧睡觉打呼噜 ⑨腰酸关节疼痛 ⑩阴部潮湿 还有一些其他症状。</p>
<p> </p>
<p>  其实,我们要认清现实,应该真正了解清楚,不能人云亦云,人是亦是。这里的症状真的都和湿气重有关吗?我们自己都不敢去保证,只是道听途说而已吧。下面我们就真正来说说什么是“湿气重”吧。从如今的具体的临床辩证来看,我们口中常说的“湿气重”到底是如何表现的:</p>
<p>  白色的舌苔多见于表证和寒证。舌淡苔白且湿润才是我们应该要注意的,我们要判断是否是里寒证或是寒湿证。</p>
<p>  口干大多见于阴虚津伤,口苦是因为火邪和胆热之证。胃火或上焦有火就会导致口臭了。</p>
<p> </p>
<p>  “痰多,咳嗽,嗓子不清爽。”首先我们要弄清楚,痰多,咳嗽有可能是痰湿壅肺的情况,也有可能是因为湿浊阻肺,但这些其实都是不多见的,甚至不是平常人才会得的。大多都是因为咳嗽,咳痰失治误治久了,才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咱们平常的咳嗽大多都属于风寒咳嗽,风热咳嗽或风燥咳嗽等等。至于嗓子不清爽,这个概念的原因更是模糊不清的。</p>
<p>  “头发油腻,脱发,白发。”头发油腻,大多的确是因为湿气重。</p>
<p><img style="display: block; margin-left: auto; margin-right: auto;" src="/getfile/image/byoid/61ea1f50654ede74527d5082.jpg" alt="" width="444" height="333" /></p>
<p>健脾除湿也可以是治疗的思路之一。而脱发和白发好像和湿气重就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了。脱发白发大多辩证于精血不足或者是血虚受风。特别是年轻人的脱发白发大多是因为肾虚或血弱,和湿气重的确是不太沾边的。</p>
<p>  “肥胖,减肥后容易反弹。”如果自己平时又胖吃的又多,还不愿意运动,那算是和湿气重没有关系了,完全是自己形盛有余,去减肥就好了。如果自己吃的少却还胖,那才是脾虚有痰的,需要健脾化痰,这才和祛湿有关。</p>
<p>  “黑眼圈,浮肿,眼袋下垂。”中医在眼睛这个部位有个五轮理论,就是指不同的眼睛部位对应着不同的脏腑。像黑眼圈这种事,要么就是脾虚,要么就是肾虚,貌似和湿气重没有太大的关系。“浮肿,眼袋下垂”往往是脾虚的表现,这个治疗方法的确是需要以健脾利湿为主。</p>
<p>  “阴部潮湿”这个是对的。湿性黏腻趋下,治疗多需要以“清利湿热”为主。</p>
<p>  以上分析了一些所谓的“湿气重”的症状,有些的确是湿邪的表现,但有些的确是牵强附会的忽悠人。</p>
<p>  总之,一个人到底湿气重不重,还是需要通过专业的辩证论治,分析才能得出结论的。不要给自己随便扣一个</p>
<p class="MsoNormal"> </p>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劲元堂作为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储存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