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无便意不能拉出就是肠梗阻?小华今年25岁,最近明显感到大便异常,虽一直有便意但拉不动,因此很担心自己会得肠梗阻。
针对小华的情况,主治病的何医师解释道:这大概是因为消化不好的缘故,所以才会导致便秘,出现大便意不能拉出的情况,并不一定是肠梗阻的表现。”
闵医师提出消化可先到医院检查有无肠道胀气等症状进行诊断。为了减轻这一病症,我们在平时的饮食中就必须注意增加易消化食物的摄入,多饮水,使大便畅通。
尽管没有最后诊断出来,但很多人出现了和小华相似的情况,还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肠梗阻呢,所以今天要给大家普及肠梗阻的原理。
患肠梗阻后身体有哪些表现?
肠梗阻,按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肠道出现梗阻,引起的症状包括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期以及排便等4个方面。
1、腹痛,常有阵发性绞痛发作,且腹痛持续时间越来越短。
2、腹胀,有些患者腹胀不明显,有些患者则会腹痛明显,遍及全腹。
3、呕吐,肠梗阻初期可有反射性的呕吐,有的甚至吃一口饭,喝一口水就能吐出来。
4、停止排气及排便因肠道堵塞而导致病人残留粪便及气体无法正常排泄。
如有上述病症,不可小视,应尽早去医院就诊明确,并与医生一起积极诊治。
肠梗阻有哪些病因?
肠梗阻按其病因可分为3种:
1、机械性肠梗阻中,此类肠梗阻为临床最为多见,由寄生虫,粘连带压迫,嵌顿疝,先天性肠道闭锁,炎性狭窄,肿瘤等多种原因导致肠腔变狭窄。
2、动力性肠梗阻是指神经反射或毒素的刺激导致肠壁肌功能紊乱致使肠蠕动减弱或肠管痉挛。
3、血运性肠梗阻是指肠系膜的血管中血栓、血管栓塞、造成肠管血液循环障碍而使肠蠕动功能减退。
防止肠梗阻每天可采取哪些措施?
肠梗阻为常见病,在老年人中发病率特别高。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预防才能尽量减小肠梗阻发生的几率呢?
医生们注意到饮食习惯的重要性。一,要多选容易消化,含有大量纤维素的食品,少吃多餐不容易咀嚼,容易结成团块。二是处理食物时完全煮或精细化烹饪以消化。终于,吃饭时嚼得很好,终于细嚼慢咽了。
值得重点指出的是患有便秘的患者在平时应该加强锻炼和补水。
总之可以了解到肠梗阻症状是比较明显的,主要表现为出现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气以及排便等情况,如果出现了这些情况就需及时去看医生。此外,在日常生活中预防层面上,最好选用易消化的食物,把食物煮熟煮透并充分嚼碎,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肠道负担,使肠梗阻发生几率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