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肚脐鼓个小包?别慌,脐疝了解一下!

时间:2025-07-31 17:24:35作者:清钰
设置字号:

当宝宝用力哭闹或者使劲儿时,小肚脐眼突然鼓起一个软软的小包,看起来像个小气球——这很可能就是“脐疝”在“打招呼”了。这个看似有点吓人的小家伙,其实是婴儿中非常常见的情况。在我国,大约有10%-20% 的宝宝会在生命早期经历这个小插曲,特别是那些迫不及待提前来报到的宝宝们,发生率更是显著升高。

4088.jpg

(图片由AI生成  如侵权联系删除)

一、脐疝产生的原因

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时,脐带是重要的“生命管道”,连接着妈妈和宝宝,负责传递营养物质和氧气。脐带穿过宝宝腹壁上的一个“小门”(医学上叫“脐环”)。宝宝出生后,脐带剪断结扎,这个“小门”(脐环)本该慢慢收紧、完全关闭,把肚子里的肠管等器官好好地留在里面。 但是,有些宝宝的腹壁肌肉力量相对薄弱,或者脐环本身的闭合过程慢了一拍。当宝宝用力时——比如大哭、使劲排便、咳嗽——肚子里的压力一增加,就可能把一小段肠管或腹腔内的脂肪组织从这个还没关严实的“小门”给推挤出来,在肚脐的位置形成了一个柔软的鼓包。这就是脐疝的形成过程。

二、脐疝的症状

1.主要表现为脐部柔软性隆起或突出,通常是无痛性。先天性脐疝在出生时即有,表明仅有膜包裹,没有皮肤覆盖,疝囊大小不定,平均6~8cm。

2.婴幼儿脐疝。通常出现在脐带已脱落后数天或数周内,疝表面组织是皮肤,疝囊较小,脐疝的发生与腹内压的增加密切相关,婴儿啼哭、咳嗽或挣扎时突出明显,安静时可缩小或消失,即通常在宝宝哭闹、咳嗽、用力大便时出现或变大。等宝宝安静下来、躺平了,小包常常自己就缩回去了,或者轻轻一按就“咕噜”一下滑回肚子里。脐疝的触感柔软,大小不一,小的可能大概为指尖那么大,大的可能像一颗小枣甚至更大(直径超过2厘米)。

4090.jpg

(图片由AI生成  如侵权联系删除)

当发现宝宝出现脐疝时,我们需要做什么

1.仔细观察:这是最核心的!记录下鼓包出现和消失的情况,留意大小变化。定期带宝宝做儿保时,让医生检查一下进展。

2.安抚宝宝:及时回应宝宝需求,减少长时间剧烈哭闹。

3.预防便秘:保证充足液体摄入(母乳等),按需添加富含纤维的辅食。

4.拍嗝防胀气:喂奶后竖抱拍嗝,减少肠胀气带来的不适和腹压增加。

5.避免土方法:千万不要用硬币、纽扣等硬物压在肚脐上试图压平它!这样做不仅无效,还容易硌伤宝宝娇嫩的皮肤,甚至引起压疮或局部坏死。

当新手爸妈看到小鼓包难免紧张,但绝大多数(90%以上)婴儿脐疝是不需要任何特殊治疗!宝宝腹壁的肌肉会随着成长越来越强壮有力,那个没关紧的“小门”(脐环)也会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收紧、闭合。通常宝宝在1岁以内,大部分脐疝都能自行消失;而在2~3岁以后,仍有脐疝的宝宝就很少了;4岁以后,还存在的脐疝就非常罕见了。

而只在极少数的情况下,宝宝需要进行手术干预:

1.卡住了(嵌顿):鼓出的肠管被卡在脐环处无法推回,宝宝可能出现剧烈哭闹、呕吐、鼓包变硬等症状,这是急症,需立即就医!

2.巨大脐疝:脐环缺损非常大(比如直径超过2厘米)。

3.年龄大了仍未闭合:通常4-5岁后仍有明显脐疝。

手术本身是个相对简单的小手术,目的是缝合关闭那个没长好的“小门”(脐环)。

脐疝,是宝宝成长路上一个常见的小小标记,绝大多数只是时间问题。作为父母,了解它、淡定地观察它、避免不必要的干预,同时细心照料减少宝宝腹部压力,就是有效的应对之道。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劲元堂作为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储存服务
育儿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