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马齿苋农村人并不陌生,田野间随处可见。它喜欢阳光,不怕骄阳,故又称之为太阳草或报恩草。这一名字也缘于后羿射日所衍生出的传说:
上古尧在位时,天空曾同时出现十个太阳。炽热的阳光将大地烤得龟裂,庄稼和树木都枯萎了,人民的生活陷入了困境。在这个艰难的时刻,有一位名叫后羿的英勇战士,他拥有神力,擅长射箭。他决心为老百姓解除痛苦,于是弯弓搭箭,毅然决定将天空中的九个太阳射下来。
在激烈的战斗中,后羿的箭矢划破天空,九个太阳纷纷坠落。但最后一个太阳意识到危险,它四处逃避,最后躲到了马齿苋的茎叶下面。由于马齿苋的茎叶形状特殊,像是一张巨大的网,因此最后一个太阳没有被后羿发现。为了感谢马齿苋的救命之恩,太阳对马齿苋网开一面。在盛夏季节,当其他植物都害怕灼热的阳光时,唯独马齿苋在阳光下生长旺盛。人们因此称它为太阳草,也称之为报恩草。
中医人化天地宇宙之大而归类为五行的“金、木、水、火、土。”马齿苋借中医五行理论被视为其身上五行皆备,故称之为“五行草”。它所寓意的中医学问在于:“以其叶青、梗赤、花黄、根白、籽黑也。”这是宋朝苏颂在《本草图经》中的记述。根、茎、叶、花、籽不同的部位,对应白、赤、青、黄、黑不同的颜色,五色配五行,因名五行草。
这种野菜不仅具有营养价值,还有着良好的药用效果。据传,唐朝李绛(764 - 830年)所记录的一个验方中,就提及了武元衡用马齿苋治疗胫疮的案例。当时,武元衡患上了顽固的胫疮,疼痛难忍。一位下级官员告诉他一个简单的方法:“治疗多年恶疮,百方不愈,或焮痛不已者,捣烂马齿览敷上,不过两三遍。”武元衡尝试后,竟然奇迹般地治愈了。这一案例被李绛记录在书中,并流传至今。
这则医案在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有引用。此外,它还被收入了清朝魏之琇编选的《续名医类案》卷三十三外科疮部。
药材来源: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味归经:味酸、性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适用于热毒血痢,痈肿疔疮,湿疹,丹毒,蛇虫咬伤,便血,痔血,崩漏下血。
用法用量:煎汤,9~15克。外用适量捣敷患处。亦可用鲜品。
食疗推荐:马齿苋扁豆花粥
原料:鲜马齿苋60克,白扁豆花10朵,大米50克,食盐适量。
做法:将马齿苋洗净焯水,略挤去水份切碎,扁豆花洗净。大米煮粥,待熟时加入马齿苋、扁豆花、食盐,再稍煮即成。可于夏季间断食用。
功效:具有清热养阴之功效,适合于胃肠炎症、泌尿系统感染或疮痈肿毒等患者,可舒缓便秘、尿黄、口干等症状。
温馨提示:马齿苋性寒滑利,脾胃虚寒、便溏者及孕妇慎用。
马齿苋中草酸含量较高,摄入过多会形成草酸钙,食用前尽量焯水,略挤去水份再用。
慢性肝病和肾病患者勿长期大量使用。
本文内容仅供科普参考,具体诊治请咨询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