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箭手”:苏联/俄罗斯R-73近距空对空导弹

时间:2025-09-03 17:14:23作者:清钰
设置字号:

R-73空空导弹是苏联/俄罗斯研制的一款高性能近距空对空导弹,北约代号为AA-11“箭手”。该弹由三角旗机械制造设计局于1973年开始研制,旨在替代性能逐渐落后的R-60(AA-8“蚜虫”)导弹,并于1985年正式服役。一出世就成为美国AIM-9“响尾响”近距空空导弹的可怕对手,被普遍认为是最难以对付的现代空战武器之一,其目前是俄罗斯最先进的短程空对空导弹。

一、研制背景

R-73的研制背景源于苏联对新一代格斗导弹的迫切需求。20世纪70年代,空战模式逐渐向高机动性格斗方向发展,原有的R-60导弹在抗干扰能力、离轴发射范围和机动性等方面已显不足,要求新一代导弹必须有高机动性和全面攻击性能,R-73因此应运而生,1973年开始研制,20世纪80年代后期投入现役,该弹服役后迅速引起西方国家的震动,被认为是美国AIM-9“响尾响”近距空空导弹的可怕对手,R-73系列的各方面据推测都优于美国的AIM-9M导弹,还促使了响尾蛇和其他短程空对空导弹的发展,诸如AIM-132ASRAAM,IRIS-T,MICAIR,PythonIV以及在2003服役的最新响尾蛇改良型,AIM-9X。但由于后期苏联解体,R-73“箭手”的发展遭遇困境,不过俄罗斯空军没有放弃对它的改进计划,条件稍有好转即着手改进。由俄罗斯“三角旗(Vympel)”导弹设计局实施这个改进计划,改进型R-73导弹的研制工作从2004年开始。

4783.png

图片由AI生成

二、技术特点

在技术设计上,R-73体现出了多项开创性特点。R-73安装的MK-80全向红外制导头探测距离10-15公里,发射前视野±45度,射后±60度,从制导头锁定目标到发射只需1秒。其最小射程300米,最大射程则为20公里,探测角度±45度,目标对制导头角速率需小于60度/秒,目标高度20-20000米,目标过载需在12g以下,目标速度不大于2500公里/小时,载机过载8g以下,对固定翼飞机一类目标的杀伤率为60%。探测角度方面,R-73系列与新型侧卫战机搭配后,不论其探测角多少,都能做到全向防护。这归因于战机的全向视界探测/锁定能力与导弹的“越肩(向后)发射”能力。

三、服役历程

1985年,R-73空空导弹定型服役,其后R-73导弹被赋予K-73E的名称出口国外,广泛出口至华约国家及印度、中国等国。1988年首次被运送到东德,在前华约国家(尤其是东德)使用R-73的首次联合演习期间,当R-73导弹和安全装置“Shel-3 UM”结合后,能使飞行员在近距离空战中获得空中优势,这被一些北约组织的飞行员所证实,展现出压倒传统西方导弹的性能。

20世纪90年代后,俄罗斯陆续推出R-73M、R-74等多种改进型号,进一步提升抗干扰能力、射程和毁伤效果。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劲元堂作为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储存服务
现代兵器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