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霸王III”:美国C-17运输机

时间:2025-09-06 17:15:26作者:清钰
设置字号:

C-17运输机是美国空军一类大型战略战术运输机,以其独特的综合空运能力著称,能够同时胜任战略投送与战术任务,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兼具这两类能力的运输机型。

一、研制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以前,在C-17诞生之前,美国空军主要依赖C-5“银河”、C-141“运输星”和C-130“大力神”第一代环球霸王是C-74运输机,第二代环球霸王是C-124运输机构成的空运体系。执行全球运输任务时,通常先由C-5承担远距离战略空运,再由C-141转运至战场后方,最后藉由C-130完成前线输送。这一流程虽系统完整,但存在环节繁琐、耗时较长、严重依赖中途基地等局限性。

为改变这一局面,美国空军于1980年2月提出C-X新型运输机的需求草案,并于同年10月发布正式文件,明确其未来将承担战略运输任务,逐步替代C-141。新机型被要求具备与C-130相当的短距起降能力:满载时能在2438米跑道起飞、915米跑道降落,最低航程4443公里,货舱须能够容纳M1主战坦克等大型装备,并具备在狭窄场地机动及斜坡倒退的能力。波音、洛克希德和麦道公司纷纷提出方案,其中麦道方案最终中标。

4984.png

图片由AI生成

1981年,麦道公司正式获得研制合约。1985年12月,麦道获得总金额34亿美元的经费,C-17进入全尺寸发展阶段,以制造包括原型机在内的六架测试机。经过一系列测试与评估,C-17于1991年9月15日实现首飞,次年5月首架生产型飞机成功升空。1993年2月,美国空军将其正式命名为“环球霸王III”,延续了道格拉斯公司早前C-74与C-124“环球霸王”系列的命名传统。

二、技术设计特点

C-17采用常规大型运输机布局:悬臂上单翼、T形尾翼与高位机翼设计,机翼前缘后掠25度,并装有高2.9米的翼梢小翼,有助于提升航程与经济性。其起落架系统设计强大,前起落架为双轮,主起落架则为六轮式,可收放并配备碳刹车装置,使其不仅能于正规跑道起降,也能适应简易或未铺装跑道。值得特别说明的是,其主起落架除了传统的油气压式减震外,还采用独特双支柱缓冲设计,配合多轮配置,使飞机具备战斗机般的机动着陆能力,甚至可在非铺装路面紧急降落。C-17机身长53米,高16.8米,翼展51.81米,最大起飞重量达263吨。此外,该机还应用了先进复合材料和翼梢小翼等当时的前沿技术。

动力系统方面,C-17配备四台普惠公司生产的F117-PW-100涡扇发动机(民用型号PW2040),推力达18,915千克。该发动机技术成熟、可靠性高,在装备C-17之前已积累数百万飞行小时的使用经验。发动机通过悬吊式挂架固定于机翼前下方,每具挂架由数件铸铝螺桩结构与机翼相搭接,使外挂载和机翼间有连续的负载路径(loadpath)。这种安装方式既保证了结构强度,也便于维护。

C-17不仅可用于将部队与装备快速运抵主要军事基地,还能直接降落在条件较为简陋的前方基地,甚至执行战术空投任务,它的出现显著提升了美军全球机动与快速部署的能力。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劲元堂作为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储存服务
现代兵器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