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利·伯克级驱逐舰(英语:Arleigh Burke-class Destroyer ,一般简称为伯克级驱逐舰,英语:Burke Class Destroyer),为美国海军主力。该级舰以宙斯盾战斗系统SPY-1D被动相控阵(无源电子扫描阵列)雷达,结合MK-41垂直发射系统,将舰队防空视为主要作战任务,是世界上最先配备四面相控阵雷达的驱逐舰,伯克级掀起了世界防空驱逐舰发展的新篇章,随后世界各国发展的新锐防空驱逐舰无一例外都借鉴了伯克级的设计思想。
一、研制背景
伯克级的研制背景可追溯至20世纪70年代初期,当时美国海军面临苏联潜艇与空中威胁的不断增长,急需一种能够有效保护航母战斗群的新型驱逐舰,用于替代逐渐老旧的查尔斯·亚当斯级,并与新开发的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形成互补。这一计划最初被称为DD-X,但由于卡特政府时期海军战略偏重守势,经费受限,进展较为缓慢。
80年代后出现转机,里根政府上台后推行“600艘舰艇”计划,积极扩充海军实力,强调远洋进攻能力。在这一战略背景下,DD-X计划得到加速推进,并于1982年正式更名为DDG-51项目。1985年,BIW厂获得首舰建造合同,尽管因劳资纠纷导致工期推迟,DDG-51“阿利·伯克号”最终还是在1991年7月4日美国国庆日正式服役,揭开了该级舰批量建造的序幕。
该级舰首舰命名为阿利·伯克号,来源于美国海军的二战英雄阿利·艾伯特·伯克上将,上将在伯克号服役典礼上说:“此舰为战而生,你们拥有的是世上最好的战舰!”
图片由AI生成 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二、技术设计特点
伯克级最大的技术亮点,在于全面搭载了“宙斯盾”作战系统,包括SPY-1D无源相控阵雷达和MK-41垂直发射系统(VLS)。它是世界上第一型采用四面固定式相控阵雷达的驱逐舰,能够同时追踪、处理大量目标,并引导导弹进行多层次防空拦截。这一设计不仅极大提高了舰队的区域防空能力,也深刻影响了后来各国防空舰艇的发展理念。
在舰体设计上,伯克级采用了短而宽的水线面布局,提升了耐波性和甲板可用面积,但也略微牺牲了高速航行性能和续航力。武器系统的核心是12组八联装MK-41垂直发射装置,载弹量为90枚,舰身前部安装四组,后方八组,前、后各有一组八联装发射器中相邻三管的空间被用来安装一具再装填用起重机。伯克级Flight 1/1A/2具有经过改进的SQQ-89(V)4/6反潜作战系统,包含SQS-53C舰首声呐、SQR-19线列阵声呐以及SQQ-28直升机数据链,以及MK-116Mod7反潜火控系统等,具备防空、反舰、对地攻击和反潜等多种作战能力。
伯克级自服役以来经历了多次升级迭代,目前已发展出Flight Ⅰ/ⅠA、Flight Ⅱ、Flight ⅡA和最新的Flight Ⅲ等多种构型,总建造数量超过70艘,至今仍在不断建造和改进中。它不仅是美国海军综合作战能力最强的驱逐舰,也是目前世界上建造数量最多、持续演进时间最长的一型驱逐舰。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