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甘草汤》来源于张仲景先生的《伤寒论》,是一款气血双补的补益之方,主要具有益气滋阴、通阳复脉之功效。伤寒177条:记载“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炙甘草汤的药材配伍:
甘草四两(炙) 生姜三两(切) 人参二两 生地黄一斤 桂枝三两(去皮) 阿胶二两 麦门冬半升(去心)麻仁半升 大枣三十枚
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渣,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一名复脉汤。
炙甘草汤的主治功效:
炙甘草汤治少阳伤寒,脉结代,心动悸者。脉结代者,邪气阻滞而营卫涩少也;心动悸者,神气不振而都城震惊也。是虽有邪气,而攻取之法无所施矣。
故宜人参、姜、桂以益卫气;胶、麦、麻、地、甘、枣以益荣气,荣卫既充,脉复神完,而后从而取之,则无有不服者矣。此又扩建中之制,为阴阳并调之法如此。
炙甘草汤药物配伍非常巧妙,1斤的生地是用来补肾的津液的,桂枝、生姜、清酒是用来温肾的,生地是补肾的津液的,是通过桂枝、生姜、清酒的蒸发、升发,从而转化为心的津液的,从而达到“心肾相交”。
那么如何通过节流的方法来防止心的津液消耗呢?那就需要防止“子盗母气”。火生土,心脏的子是脾脏,因此需要大补脾的津液,来防止“子盗母气”,消耗心的津液。这就需要用大量的大枣、甘草以及党参来补养脾的津液。所以《炙甘草汤》中含有大量的大枣以及超乎常量的甘草。
现在生活中《炙甘草汤》主要用来治疗以下病症:
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证。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舌光少苔,或质干而瘦小者。
虚劳肺症。干咳无痰,或咳吐涎沫,量少,形瘦短气,虚烦不眠,自汗盗汗,咽干舌燥,大便干结,脉虚数。
本方常用于功能性心律不齐、期外收缩、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而有心悸气短、脉结代等属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者。